最近小区楼下的柿子树挂着满枝橙红,路过时风里飘着甜丝丝的果香,可40岁的郑女士却对着柿子直摇头——上星期她刚从医院出来,裤兜里还塞着医生写的“饮食注意事项”,起因就是一口气吃了9个熟柿子。
郑女士是个“柿子爱好者”,上周买了一箱生柿子回家捂,没想到三天全软成了“小糖包”。“扔了可惜,我就坐在沙发上一个接一个啃,没注意数,等反应过来已经吃了9个。”结果第二天早上,她的肚子胀得像鼓,脐周疼得直打滚,蹲厕所半小时都没动静,赶紧打车去了鄞州二院。
 
接诊的普外科尹杰医生一摸肚子就皱了眉:“先做CT,十有八九是柿石堵了。”结果出来果然——降结肠里堆着一团致密的粪石,把肠子撑得直扩张。“柿子里的鞣酸遇胃酸会变成黏胶,裹着食物残渣越积越大,就成了‘石头’。”尹医生解释,要是堵得严重点,还得开刀取石。
好在郑女士送医及时,灌了三天肠,肚子里的“石头”才慢慢散了。“现在看见柿子就犯怵,再也不敢贪嘴了。”她摸着还在隐隐作痛的肚子说。
 
其实每年这个时候,医院都会接诊不少“柿子受害者”。鄞州二院普外科二病区主任沙洪存说:“柿子本身没问题,但吃错方法就会变‘麻烦’。”他给大家划了几个“吃柿子的雷区”,看完你肯定得记牢:
第一,“量”要抠门——成人一天最多2个,老人、小孩或者有胃炎、肠炎的,一天1个都得悠着;第二,别空腹吃,胃酸多的时候碰鞣酸,结块速度翻倍;第三,必须去皮,柿子皮的鞣酸含量是果肉的2倍,吃皮等于“加量”;第四,涩口的别碰,舌头麻就是鞣酸高的信号,再甜都别吃;第五,高蛋白前后别吃——吃完肉、虾蟹、牛奶,别接着吃柿子、山楂、黑枣,这些食物里的鞣酸会和蛋白质凝固成块,更容易堵肠子。
 
后台有读者留言:“我昨天吃了3个也没事啊?”沙主任笑着解释:“不是每个人都会中招,但有基础病的、肠胃弱的,风险就像‘叠buff’——等疼起来就晚了。”
秋天的果子甜,可吃的时候得“有数”。就像郑女士说的:“以前觉得‘多吃两个无所谓’,现在才明白,再好的东西,过了量都是‘负担’。”
 
你最近吃柿子了吗?有没有踩过这些“雷”?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毕竟,把“怎么吃”搞明白,才是对自己的胃最实在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