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氏

拼音:cháo

浏览量:787

更新时间:2025-09-16

晁姓分布地区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两国。秦朝时期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置南阳郡,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后秦国大将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进攻韩国克取了南阳,使韩国本土与上党郡被分隔。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个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废黜,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又被废黜,唐天宝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邓州南阳郡为良穰县(今河南邓县)治所。元、明、清诸朝,南阳府治皆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颖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

晁姓历史来源

晁(Cháo)姓源出

1.源于姬姓。是周景王小儿子朝的后代,以祖名为氏。2.出自史氏。也是以祖名为姓。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史晁,他的子孙后代便以晁作为他们的姓氏。3.源于嬴姓,出自战国初期秦国上卿大庶长嬴鼌,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4.源于蒙古族,出自宋、元时期蒙古朝鲁图德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得姓始祖

王子朝。从历史文献上考证,在中国古代,晁、鼌(鼌)、朝三字的读音完全相同,所以,经常被混为一用。依照《风俗通》上记载,晁姓是卫大夫史晁之后。而《史记·晁错传·索隐》上记载说:“晁氏出南阳,今西鄂晁氏之后也。”《通志·氏族略》一书指出,这个家族的始祖,是周景王的儿子王子朝,或是卫国大夫史晁(又作史鼌)。据《鼠璞》上记载,认为晁姓是由朝姓改成的。综合上述记载,可以知道推算起来,他们的得姓至少已经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追本求源,他们还是周文王珠姬姓后裔。望族居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东)。故晁氏后人奉王子朝为晁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晁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七十三位门阀。晁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晁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周景王宠爱小儿子王子朝。当他正打算立王子朝为太子时,自己却暴病身亡。景王死后的几年内,几个王子力争夺王位互相争斗。最后在晋国的干预下,王子句坐稳了王位,这就是周敬王。王子朝逃往楚国,他的子孙称为朝氏。由于晁是朝的古字,所以朝氏又写作晁氏。晁氏的望族居住在颍川(今天的河南省长葛、许昌一带)、京兆(今天的陕西省长安以东)。

今河南省的濮阳市、清丰县、巩义县、漯河市、鄢陵县、驻马店市泌阳县、虞城市、焦作市温县、济源市,山东省的德州市、菏泽市郓城县、嘉祥县、枣庄市、泰安市肥城市、临沂市、青岛市,江苏省的新沂市、徐州市、泗阳市、滨海县,浙江省的余姚市,江西省的临川县、进贤县,安徽省的萧县、六安市、颖上县、宁国市、黄山市、宿州市、淮南市,四川省的宜宾市横江县,黑龙江省的五常市,云南省的昆明市,北京市的密云县,河北省的唐山市乐亭县、滦南县,陕西省的扶风县、宝鸡市陈仓区、西安市、咸阳市礼泉县,甘肃省的陇西县、永登县,广东省的梅州市,山西省的太原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晁氏族人分布。

堂号

颖川堂:以望立堂。

南阳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智囊堂:汉朝晁错,为太学掌故,汉文帝派他跟伏生学习《尚书》。汉景帝的时候他是御史大夫,人称他为智囊,其后人因以为堂号。

学书堂:同智囊堂。

拱翠堂:晁补之在安徽萧县北山圣泉寺亲起的堂号。

晁姓家族名人

晁错:西汉颍川人,汉文帝与汉景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晁崇:字子业,辽东襄平人。家世史官。崇善天文术数,知名于时。为慕容垂太史郎。

晁迥:字明远(951-1034),晁说之的高祖父,宋朝文官。

晁公溯:一写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人,公武弟。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干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晁补之:字无咎(1053-1110),宋朝济州巨野人。善做文章,才气飘逸,好学且不知疲倦,擅长于书画,他的字体深得当时的人的好评。与秦观、黄庭坚、张来等人称为苏门四学士,为苏轼所称道。

晁冲之:字用叔,一字川道,宋朝济州巨野(今属山东省)人,晁补之从弟。举进士。其词聪俊明媚,与其兄豪健之作相反。赵万里辑其词十六首为一卷,名《晁用叔词》。

晁端礼:宋代诗人,字次膺(1046-1113),先世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人,徙居彭门(今江苏省徐州)。著有《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

  •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信:传承诚信之道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信:传承诚信之道

    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弟子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信”这一准则,更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路。“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112 人浏览
  • 年轻人应该学的国学经典有,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什么
    年轻人应该学的国学经典有,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什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似乎越来越远离了国学经典。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

    113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论语内容,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论语内容,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品味智慧人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瑰宝,更是以其深邃的思想、简洁的语言,成为了后世

    138 人浏览
  •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APP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APP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 APP》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中,经典国学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熠熠生辉。当年,它怀揣着“觅封侯”的豪情壮志,踏上了

    190 人浏览
  •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门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门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从何处入门》国学,那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国学经典语录,则像是海洋中的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要想

    10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仿写,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国学经典仿写,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国学经典仿写:传承文化,滋养心灵》国学,犹如一座璀璨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它像那古老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从古至今,国学经

    82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庄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智慧光芒。“物有本末”,这一古老的规律在《庄子》的篇章中得以深刻体

    14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早春:春季诗句古诗大全
    国学经典早春:春季诗句古诗大全

    早春,那是四季轮回中最具诗意的时节,仿佛大自然在一夜之间被唤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国学经典中的春季诗句,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个美好的季节。“天街小雨润如

    228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与唐诗所见的诗词魅力
    国学经典与唐诗所见的诗词魅力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国学经典与唐诗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国学经典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而唐诗则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

    230 人浏览
  • 狼道国学经典:智慧与力量的交融
    狼道国学经典:智慧与力量的交融

    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狼道国学经典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狼道书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实用的智慧,成为了人们追求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指南。狼,作为自然界中极具智慧和

    208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