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氏
拼音:pú
浏览量:800
更新时间:2025-09-16
蒲姓分布地区
郡望河东郡:秦朝时期置郡,地点在今天的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
蒲姓历史来源
「蒲」源出
蒲(Pú)姓源出有四:1、来源于封邑名。相传夏朝时舜帝的子孙被封在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于是他的子孙就把封邑名“蒲”作为自己的姓氏。2、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于是人们就把他家称为蒲家。得到蒲姓。3、出自少数民族,扈氏的后代,同样来源于蒲草。据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载,古时西羌族的扈氏酋长的家中有一个池子,其中生长的蒲草长约五尺,节子象竹节一样,为时人所异,人们于是把酋长一家称为蒲家,后来他们家也以蒲为姓。又据据《路史》的记载,蒲姓出自姒姓,是有扈氏的后代,世袭为西羌的酋长。4、出自中东人后裔。宋、元时期,西域阿拉伯人东来经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为汉姓的。
得姓始祖
虞舜。蒲姓家族是虞舜的后裔。《万姓统谱》记载,舜曾建都蒲坂,所在地在现在的山西省永济西蒲州一带,他的子孙后来又被封在这里,后代中就有以受封地名为姓的,而称蒲氏,望族出于河东,故蒲氏后人奉虞舜为蒲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蒲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蒲姓出自己姓。夏朝时,舜帝的后代被封在蒲邑(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建立了蒲国,后来蒲国的王族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蒲氏,是今天蒲姓的起源。又有一支起源。春秋时期,帝少昊的后代有封地在蒲(今山西省隰县北),后建立蒲国,蒲国王族的后代称为蒲氏。远古时蒲草可当食物,长老后可织衣编席。蒲草多生在水边,被看作是吉祥之地。所以在一些说法中蒲姓的起源和蒲草有关。十六国春秋中说:“其先有扈氏之苗裔,其后家池生蒲,谓之蒲家,因以为氏。”意思是扈氏有后代,家里面的池子里长了很多蒲草,当时人们就成他们为蒲家,后来也就渐渐地干脆用蒲作为姓氏了。按宋、元时期,西域阿拉伯人东来经商居住后,即有以蒲作为汉姓的。回族中的“蒲氏为唐宋时回教商人常用之姓。”(《中国伊斯兰史存稿》)早在南宋时,福建泉州就已经是“回半城”“蒲半街”了。蒲姓的来源也比较广。如回回名“普刺”(蒲拉)就可以转化为蒲姓。同时,蒲姓又“是由‘Ahu’的读音而来,而阿拉伯的人名之前,多加‘Abu’一字,中国读其音为“阿蒲”,后省其‘阿’,则视为其姓‘蒲’了。”(《回教徒与中国历代的关系》)作为地名和部族名,也是蒲姓的一个来源。蒲姓望族居于河东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部。(余略)
堂号
揖让堂、帝师堂:均源出舜帝的时候,十八岁的蒲衣是舜帝的老师。舜帝要把天下送给他,他不接受,后来就消失了。
【蒲姓宗祠通用对联】
〖蒲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与巢由偶;为虞帝师。——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联典指虞舜时贤人蒲衣子,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为舜师,舜欲让以天下,蒲衣子不受而去,莫知所终。
龙从塞北;鳌占川西。——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的珠江村蒲氏宗祠联。
〖蒲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通经源于母教;早慧可为帝师。——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蒲卣自幼受业于母而中进士。下联典指上古·蒲衣子十八岁为虞舜之师。
逊让巢由之偶;岐嶷虞帝之师。——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上古·蒲衣子。
〖蒲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明代誉称清白吏;宋时荣中状元公。——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崇善令蒲宗瑞,字信之,永州人。居家孝友,为官爱民如子,以疾归,遇盗,掠其行李,止竹笼一肩。其廉可知,时称清白吏。下联典指宋代状元蒲国宝,富顺人。入元不仕,耽志经史。
鹏起天池风九万;龙游艺苑字三千。——清·蒲松龄撰蒲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自题联。
荡气回肠疑屈子;主义谲谏胜庄生。——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山东省淄川蒲松龄故居联。
巧匠铸刀三千口;名家志异四百篇。——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蜀中巧匠蒲元,多奇思怪想,曾于谷为孔明铸刀三千口,能断竹筒铁砂,人称神刀。下联典指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事典。
〖蒲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闲居丛稿,平实显易;聊斋志异,笑骂文章。——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元代国子博士蒲道源,字得之,眉州人。所著《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蒲松龄事典。
汲水贮瓶,证明心事;清风建阁,留戒子孙。——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泉州人蒲寿,咸淳年伺任梅州知州,著有《心泉学诗稿》,具有冲淡闲远的情致。他常常汲两瓶水放在身边,当时有人写诗说:“蒲侯心事一般清。”下联典指北宋新井人蒲宗孟,字传正,皇祜年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翰林学士、尚书右丞,后因对司马光不满,被贬知亳、杭、郓三州。家中藏书很多,建有清风阁,曾诫子孙说:“寒冷可以没有衣服,饥饿可以没有食物,书不可一日不读。”
居官甘淡泊,不谋口腹;教子务读书,无虚饥寒。——佚名撰蒲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泰和知县蒲尧仁,字彦性,福州人。绍兴进士,廉白端谨,自奉尤薄,或经旬不知肉味曰:“吾不以口腹累人。”下联典指宋代集贤校理蒲宗孟的事典。蒲宗孟,字傅正,新井人。皇祐进士。曾官毫、杭、郓三州。
附录:【蒲姓典故、趣事】
〖延年术〗蒲传正任杭州太守时,一天,有个方术之士前来拜谒。这方士大约九十多岁,然而面容却像婴儿一样鲜嫩。蒲传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谈得甚是投机。传正便向他请求延年长寿术。方士回答说:“我的长寿术极为简便易行,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须牢记,必须禁绝性欲。”传正听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叹道:“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寿逾千岁又有什么益处呢?”——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信:传承诚信之道
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弟子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信”这一准则,更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路。“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112 人浏览 -
年轻人应该学的国学经典有,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什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似乎越来越远离了国学经典。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
113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论语内容,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品味智慧人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瑰宝,更是以其深邃的思想、简洁的语言,成为了后世
138 人浏览 -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APP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 APP》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中,经典国学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熠熠生辉。当年,它怀揣着“觅封侯”的豪情壮志,踏上了
190 人浏览 -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门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从何处入门》国学,那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国学经典语录,则像是海洋中的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要想
10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仿写,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国学经典仿写:传承文化,滋养心灵》国学,犹如一座璀璨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它像那古老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从古至今,国学经
82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庄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智慧光芒。“物有本末”,这一古老的规律在《庄子》的篇章中得以深刻体
14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早春:春季诗句古诗大全
早春,那是四季轮回中最具诗意的时节,仿佛大自然在一夜之间被唤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国学经典中的春季诗句,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个美好的季节。“天街小雨润如
228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与唐诗所见的诗词魅力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国学经典与唐诗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国学经典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而唐诗则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
230 人浏览 -
狼道国学经典:智慧与力量的交融
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狼道国学经典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狼道书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实用的智慧,成为了人们追求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指南。狼,作为自然界中极具智慧和
208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