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

拼音:shěn

浏览量:743

更新时间:2025-09-16

沈姓分布地区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沈姓历史来源

「沈」源出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沈姓分布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春秋时,沈国被蔡国灭掉后,季载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国,其孙沈尹戌,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尹戌之子沈诸梁,世袭作司马,食采于叶(今河南叶县)。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沈姓将佐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明末,沈斯庵徙居今台南县善化镇,为沈姓移居台湾之始。清乾隆、嘉庆年间,福建漳州、泉州及广东沈氏,又有多支迁往台湾,进而又移居海外。

堂号

吴兴堂:自东汉至隋代,沈姓名人基本上都出自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所以沈姓后裔以“吴兴”为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著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三善堂: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字光雅。在当地方官时有善政:一无荒土、二无游民、三无冤狱,时人称为“三善”。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以“三善”为堂号。

六礼堂:是指唐代沈佺期注《礼记》中的“六礼”一事。

沈姓族人还以“三易”、“九思”、“肃雍”、“承裕”、“忠清”、“树本”、“文肃”、“永思”、“聚顺”、“叙伦”、“敦伦”、“憩石”、“六宜”、等作为其堂号。

沈姓家族名人

沈括:(1029~1093)字存中,宋钱塘人(今浙江省杭县)。博学多才,兼通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算数等。尝出使契丹。着有梦溪笔谈、长兴集等书。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明长洲人(今江苏省吴县)。少从陈孟贤学,及长,博综典籍,诗文俱佳,尤工于画,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并称明之四大家。着有客坐新闻、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信:传承诚信之道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信:传承诚信之道

    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弟子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信”这一准则,更是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路。“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112 人浏览
  • 年轻人应该学的国学经典有,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什么
    年轻人应该学的国学经典有,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什么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似乎越来越远离了国学经典。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价值,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什么叫国学?国学都包括

    113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论语内容,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论语内容,适合朗诵的国学经典

    《诵读国学经典,品味智慧人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国学经典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而《论语》,作为国学经典的瑰宝,更是以其深邃的思想、简洁的语言,成为了后世

    138 人浏览
  •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APP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APP

    《经典国学馆当年万里觅封侯,免费的国学经典 APP》在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中,经典国学馆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熠熠生辉。当年,它怀揣着“觅封侯”的豪情壮志,踏上了

    190 人浏览
  •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门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该从哪里入门

    《一本书看懂国学经典语录,学国学应从何处入门》国学,那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而国学经典语录,则像是海洋中的璀璨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要想

    10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仿写,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国学经典仿写,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国学经典仿写:传承文化,滋养心灵》国学,犹如一座璀璨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它像那古老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从古至今,国学经

    82 人浏览
  •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

    《国学经典规律篇:物有本末,庄子现存多少篇》在国学的浩瀚海洋中,《庄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智慧光芒。“物有本末”,这一古老的规律在《庄子》的篇章中得以深刻体

    146 人浏览
  • 国学经典早春:春季诗句古诗大全
    国学经典早春:春季诗句古诗大全

    早春,那是四季轮回中最具诗意的时节,仿佛大自然在一夜之间被唤醒,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而国学经典中的春季诗句,更是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着这个美好的季节。“天街小雨润如

    228 人浏览
  • 国学经典与唐诗所见的诗词魅力
    国学经典与唐诗所见的诗词魅力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国学经典与唐诗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国学经典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传承,而唐诗则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

    230 人浏览
  • 狼道国学经典:智慧与力量的交融
    狼道国学经典:智慧与力量的交融

    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狼道国学经典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狼道书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实用的智慧,成为了人们追求成长与成功的重要指南。狼,作为自然界中极具智慧和

    208 人浏览